“十年前还不是这个样子,我走的时候乡里农民收入还很低,好几个村还是典型的贫困村,那个时候耕种还用牛呢。”
陈湘瑶的笑声里夹杂着乡音,那种喜悦与亲切无论用什么样的技巧都伪装不出来的,她是真心高兴,但她的话里露出了更多的信息。
十年?可据李墨曜所知她来沪上不过五年,那另外五年她去了哪里?又做了什么呢?
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流落他乡所经历的一切,那一定是她不愿为人所知的辛酸往事。是了,一个山村的姑娘是如何练就一身沪上老板娘的本事呢?如果没有生活所迫,那是不可想象的事。
陈湘瑶开心的接过话题,完全没有在意李墨曜对她的在意。不知不觉间,张乡长被他们的真诚打动了,也顾不上礼节与客套,直接问起了一行人的来意。
“我们先是做个市场调研。”谢贝迪抬起头说。
“哦?什么样的市场,又是调研什么?”张乡长很感兴趣。
“真正的智慧农村能否从星穗乡做起,当然,现在我们看到了可行性。”
谢贝迪的思维居然不知不觉地向李墨曜靠拢,连语气也开始接近,这样的变化在他说出“当然”两个字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的,不过现在的他无暇深想。
张乡长搓了搓手,带着不解和迟疑的神色问:“请问……哦,还没问你新尊姓大名。”
下一秒,谢贝迪便脱离了李墨曜模式,高扬起头那副海派留学生的姿态便拿了出来:“我叫谢贝迪。”
“谢贝迪?”张乡长咀嚼着这个名字,似乎很耳熟,几秒钟后他便惊呼,“哦!原来你就是谢贝迪!就是那个融资四千万然后被董事会赶出来的那个谢贝迪?”
谢贝迪的脸涮的变得铁青,他当即石化。
张乡长自觉失言,连声道歉,称自己没有恶意。
李墨曜笑着出来打圆场,说道:“没错,就是那个谢贝迪,如今他是我徒弟,我们原来从事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行业,但目前更大的创业起点还没被人找到,农村!今天我们看到的农村,便是将来更广袤的发展空间,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的智慧农村——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。”
接下来,两个人对新农村的前景做了描述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专业的原因,张乡长的兴趣显然不如一开始大了。
过了没多一会儿,张乡长便开始介绍起本地山山水水及文旅项目,在一声声“多转转、多走走”的客套中,三人被礼送出了乡政府。
走了没多远,回过味儿来的谢贝迪才问道:“刚刚咱们是不是说错了什么?”
陈湘瑶翻着白眼儿,她不知道该怎么评述这两个一会儿聪明,一会儿又傻呼呼的男人,最后在两个男人无语之际,她才说道:“这里不是沪上,你们那一套商业谈判的技巧使不上。”